新闻宣传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法院系统对外宣传形象、对内树立正气的有效途径,各级媒体刊物更是给我们通讯员提供了充分发挥写作水平的广阔舞台。去年,我所撰写新闻稿件被市级以上媒体采用560篇(条),并有多篇稿件获各级政法网站及报刊转载。本人也被市人大评为“2011年人大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港北区党委信息上报工作个人(二等奖)”,“港北区法院优秀信息员”。作为一名法院的专职通讯员,我的新闻写作体会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心想”,就是心里要永远想着自己的岗位责任,时时惦记写出有用的稿件才是硬道理。首先要想想当前的形势和司法工作阶段重点,配合形势做文章;二是要对周围发生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想想有没有新闻价值,时效性才真正体现“新闻”;三是要联想,沿着事物的发展方向,预想会不会有新闻发生;四是要想想工作中有哪些亮点,进行深入挖掘。记得我写《茶叶罐里藏毒》这篇稿件时,一开始我只是泛泛从事件开头写到结束,既没有亮点也没有特色,后来我反复推敲,觉得这个案件的亮点在“茶叶罐”三字,经过几易其稿,最后用《茶叶罐里藏毒》作了报导,这样既深刻反映出犯罪份子的狡猾歧俩,又突出了法官审案的高超技艺。这篇稿件一经报送当即被《人民法院报》采用。
二是“耳听”,就是耳朵要灵。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要能够耳听八方,通过多听来获取更多的下锅之“米”。“听”,必须认真去听,而不能道听途说;“听”,还要兼听,而不能偏听。另外,还要学会聆听、倾听和旁听,有时有意无意也能听来新闻,往往会获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是“身入”,就是要置身其中。只有身临其境,把自己置身其中,经常“身入”到基层、“身入”到第一线、“身入”到事发现场和有关部门,才能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避免失实报道。同时,写出的稿子才会更真实、更鲜活、更有现场感。
四是“手疾”,就是写稿要快。新闻是讲时效性的,必须要“抢鲜”,要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将其采写的内容报道出去才行。如果采写不及时就会失去时效性,再好的题材也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如我在撰写《港北法院庭前走访调查未成年被告人》的时候,我到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回到家中顾不上吃饭就马上打开电脑写稿,并立即发稿。
五是“标眼”,就是标题要抢眼。“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好的信息,首先要有一条引人注目的标题。上级部门和领导同志接触到的信息材料很多,不可能对每篇都逐句阅读,往往先通过看标题了解内容,判断价值,因此只有标题新颖,才能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
六是“细心”,就是严审细酌杜差错。首先稿件观点要正,符合要求,主题向上,作用积极;其次稿件校对要细,严防别字、错字、病句等产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让编辑省心。我想这样一篇经过精心打磨的稿件,编辑拿到手后,肯定会释爱有加,另眼相看。有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七是“巧心”,就是投稿要有技巧。新闻稿件有质量、容易发表,讲的就是个“巧”字,同时,还要注意写稿投稿的方式方法:真实、正气、新鲜、短小、快速、适时。这就是我投稿当中的窍门。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方针政策在变化,上级的中心工作在变化,司法宣传的目标方向也要随之变化,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歌颂人间真善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不变,作为法魂的弘扬者,投稿就应“择其善者而从之”。
八是“比较”,就是稿件比较求提高。刊登在网上的稿件和已登载在报刊上的报道,每次发表后,我都同保存的原稿作比较,仔细琢磨,看编辑怎样修改标题,怎样组织语言,认真探讨,然后,再思考动笔写下一篇稿件,每次比较都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使自己受益匪浅,为写好下一篇文章增添了新能量。
九是“信心”,就是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写稿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长期磨练、长期坚持才能小有所获的苦差事,我从写第一篇稿子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写来写去,总觉得水平难以提高,为了保证投稿质量,我给自己定了两条,一是勤学习,凡是能找到有关写作的书籍,我都刻苦钻研;二是不懂就问,积少成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不断充电,不断积累知识;勤于思考,积累经验;勤于调研,积累素材;勤于动笔,积累实力,同时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专注和自信,不怕挫折大胆地写、大胆地投,经过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十是“尽心”,就是要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因为,有价值的新闻稿件要出多、出好,单靠八小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灵感经常也会出现在不同的特定环境,因此,我会随时记下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而成就自己的文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春天播撒希望,在夏天勤奋耕耘,在金秋定会收获成功。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只有做到以上十点,就一定会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得到编辑老师和各级领导的认可,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