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健康成长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的共同关爱。近年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核心,采取多种形式,与学校、团委、政府等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倾心呵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爱是连接心与心的桥梁
2015年5月28日,天气晴好,朝阳当空。
上午八点,韦永新副院长带着5名干警前往奇石乡达开小学,经历了汽车、轮渡,45公里的路程,终于到达终点。这所只有14人的教学点呈现在眼前,有些斑驳的墙壁,个别用蛇皮袋挡住无玻璃的窗户,墙上贴着彩画和名言警句。孩子们面对突然到来的干警们有些羞涩,却又忍不住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
即使提前知道孩子们的读书环境很差,可干警们的内心还是被深深触动着。他们读书的环境不好,并且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物质的缺乏并没有阻挡他们读书的脚步,但家庭关爱的缺失却有可能断送他们的求学路。
港北法院以关爱未成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创新工作机制,与社会爱心企业一起,利用“5.4”、 “6.1”等特殊节日慰问留守儿童。并为贫困儿童送上书包、文具盒、羽毛球拍、篮球等体育文具用品。今年以来,港北法院共下乡慰问留守儿童6次,慰问30多人,赠送体育文具用品30多件,价值4300元。
孩子们拿到自己喜爱的书包、乒乓球拍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是对干警们的莫大安慰。他们深知,孩子们的期待远不止这些,他们需要的是陪伴,需要的是关爱与温暖。
临走时,韦副院长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道:“你们要好好读书,不单单为自己,也为爱你们的人。要努力走出这里,再回来建设这里。记得,我们,一直和你们在一起。”
车子开始返程了,干警们的心似乎还留在那只有14人的小学,大家都没有说话,他们要做的,任重道远。
让法律为你们的成长护航
青少年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减弱,生理和心理处于逐渐成长阶段,缺乏较强的辨别力。港北法院紧紧抓住未成年人这一特性,积极搭建普法平台,送法进校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学生上法制课、开展模拟法庭,是港北法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常态化工作之一。
2015年4月15日,港北法院4名干警来到庆丰镇青岭小学,为该校400多名学生传播法律知识。
“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你们遇到了以下情况你们该怎么办呢?听完我的讲课,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在孩子们充满期待和求知的眼神中,法律课堂开始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道路交通法》、《九年义务教育法》,贴近实际的法律常识在法官缓慢、浅显地讲述下,生动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如果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向你询问家里的情况,你们该怎么办呢?”“遇到危险该拨打那个急救电话?”“我国有一部专门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立的法律,是哪一部法律?”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法官巧妙地设置了不同的问题,在一问一答中,既调动起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又增加了他们的自信。
“法官姐姐,今天我收获很多,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你们以后能常来给我们上课吗?”面对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吴法官郑重地点了下头。
“法制课堂”不仅带给学生法律知识,更让他们树立良好的法制意识,了解法律的庄严和权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助力。
今年以来,港北法院送法进校园5次,组织学生旁听庭审3次,发放法制宣传手册8000多份。
我们还可以做回好孩子
2014年,宋某因贪图钱财挺而冒险,贩卖毒品获罪,站在法庭上的他,悔恨、无助、惶恐。他不知道今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
为了帮助失足少年重拾信心,卸下思想包袱,回归社会。2013年8月,港北法院出台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审理、宣判、档案管理等阶段的个人信息保密工作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
法官在向被告人送达判决书的同时,连同《犯罪记录封存告知书》一并送达给未成年人及法定代理人。犯罪记录信息被封存以后,不得再被调查、叙述和引用,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法律规定或出现其他特殊情形除外。这样可以让被告人放下有案底的心理阴影,有效地防止被告人自暴自弃,导致二次犯罪的发生。
港北法院的法官不仅仅是铁面无私的法官,更是人情味十足的法官阿姨、法官叔叔。
“感谢法官阿姨、法官叔叔,是你们让我重新找回信心,原来我还可以做回好孩子,我会加油的。”在回访帮教时,一位刚刑满释放的少年向法官保证到。
案结事了,似乎一个案件就到此为止。港北法院的法官不满足于此,继续“找事干”。该院法官始终坚持不定期考察、随时回访帮教、约谈心理咨询师,希望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倾听失足少年的生活现状,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放下思想负担,以一个好孩子的身份重新回到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同时,收获社会对他们的肯定和赞扬。
“法官阿姨,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原来我也可以这么优秀的,谢谢你们!”看着女孩稚嫩的脸上扬起自豪的笑容,法官的心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