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一男子未经他人的同意,擅自将他人的煤卖掉后携款潜逃,后被警方列为网上在逃人员,4年后终被绳之以法,不料该男子却在法庭上“喊冤”。日前,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一审审结了该案。
男子以帮卖煤为名行骗被抓获归案
2010年6月,被告人覃锡妥与做煤炭生意的吴某光、吴某认识,被告人覃锡妥对吴某光、吴某称其认识要煤的老板,其帮卖煤可以赚到钱。同年6、7月份的一天,吴某光、吴某找到覃锡妥,经协商达成口头协议:由吴某光、吴某出资从外地购煤发到贵港市,覃锡妥负责在贵港市卖煤,卖煤价格事先要征得吴某光、吴某的同意,卖煤所得款给回吴某光、吴某后,再由吴某光、吴某按每卖1吨煤提成7元人民币给覃锡妥。同年8月至9月,吴某光、吴某先后发了净重共174.58吨的四车煤(价值人民币91691元)到贵港市石柱江码头给覃锡妥。同年11月至12月,覃锡妥在未征求吴某光、吴某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将该四车煤分两次销售完,得款人民币80500元,但覃锡妥对吴某光、吴某仍谎称煤尚未卖出。覃锡妥在用卖煤所得的赃款支付完该四车煤停放在石柱江码头的场地费人民币1491元之后,将余款占为己有并携款逃匿。当吴某光、吴某来到贵港市发现煤已被覃锡妥卖掉后,便通过打电话,并亲自到覃锡妥家寻找及发快递催煤款等方式欲与覃锡妥联系,均未果,遂于2011年3月28日向警方报案。公安机关接警后多次上门找覃锡妥也未果,后于2011年5月26日以诈骗案立案侦查,并于同日将覃锡妥列为网上在逃人员进行抓捕。覃锡妥于2015年2月3日被公安机关抓获。
男子辩称自己与被害人只是“合伙纠纷”
法庭上,被告人覃锡妥却辩称其没有诈骗的故意,也没有与对方签订有合同,故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辩护人亦提出被告人覃锡妥与吴某光、吴某没有签订有买卖合同、行纪合同或居间合同,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而应认定覃锡妥与吴某光等人之间是合伙关系,属合伙纠纷。
经查,首先,被告人覃锡妥与吴某光、吴某事先已经达成由吴二人负责发煤到贵港并负担一切费用,覃锡妥则帮找买主,卖煤价格要征得吴某光的同意,所卖得的煤款先转账给吴某光。尔后,吴某光再按每吨7元给覃锡妥好处费的以上口头协议。对此不仅有被害人吴某光、吴某的陈述予以证实,还有被告人覃锡妥在侦查阶段多次作的相对稳定的供述也予以印证,足以认定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事先就委托卖煤之事已经达成口头的行纪合同。其次,被告人覃锡妥在收到吴某光、吴某发的煤之后,在未经吴二人的同意便擅自将煤卖出,所得煤款也未按约定转账给吴二人,而是占为己有,事后还对吴二人隐瞒煤已出售的事实并一直在躲避吴二人的寻找,对此不仅有被害人吴某光和吴某的陈述予以证实,被告人覃锡妥也多次予以供认,且还有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回执及证人覃某的证言印证了被害人曾寄了三次寄快递向被告人追款的事实;电子磅码单、石柱江码头磅码单、实物入库单等书证则印证了被告人覃锡妥收到被害人先后发给其四车煤的事实;证人张某的证言及收据则印证了被告人覃锡妥将煤出售完后支付了贵港石柱江码头的场地租金的事实;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立案决定书、在逃人员登记表、办案说明、抓获经过则证实了被害人向警方报案后,被告人覃锡妥一直在躲避公安机关抓捕的事实。
法院依法认定该男子构成合同诈骗罪
法院认为,根据上述查明的事实,足以认定被告人覃锡妥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未经被害人同意而擅自将被害人的煤出卖,还对被害人谎称煤尚未卖出并将卖煤所得款占为己有,此时,被告人覃锡妥主观上已经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且客观上也实施了隐瞒事实真相,骗取被害人价值人民币91691元的煤出卖后携款逃匿的行为,数额较大,其行为已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构成合同诈骗罪,故对以上辩解辩护意见,法院不予采纳。根据被告人覃锡妥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悔罪表现,法院依法以合同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覃锡妥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对于被害人吴某光、吴某受到的经济损失人民币91691元,依法应责令被告人覃锡妥予以退赔。